Wednesday, August 25, 2004

冰河國家公園

經過Golden之後,山勢開始起伏,逐漸進入冰河國家公園領域。至麥唐那山(MacDonald)後,開始轉入羅吉斯隘道(Rogers Pass)。這是一個很長的峽谷,峽谷中設有遊客中心。只是今天公園仍在罷工中,遊客中心不開放。天候又不佳,麥唐那山看起來也濛濛瓏瓏,雲深不知處,也沒看到冰河,可能都在另外一側吧。

羅吉斯隘道在歷史上似乎有相當的地位。在太平洋鐵路未貫穿以前,卑詩省仍然是屬殖民地性質而且孤立於加拿大之外。當時陸路無法通暢,所以卑詩省地區很有可能歸向美國。若此事成真,你想美國國土會有多大,由阿拉斯拉直接連到華盛頓,一氣呵成。當時總理麥唐那(John A. MacDonald)答應此條鐵路必須開通,卑詩省加入聯邦。所以羅吉斯隘道打通之後,1871年加拿大才正式擁有卑詩省的領域。

羅吉斯原是一位測量員,他發現這個隘口能夠縮短鐵道工程大半距離,因此當初之鐵道立即沿此路線興建。問題是除工程問題外,此區之山坡坡度大多在在20-30度,冬天積雪後很容易發生雪崩(Avelanche),所以附近有些地段利用隧道護坡。雪崩與地震一樣,很難預測,一旦發生,容易釀成悲劇。所以聽說他們在這裡為防止雪崩,幾乎十八般武藝用盡,甚至利用大礟打山頂,使即將發生雪崩的地點先行崩塌。用大礟打雪崩,跟民國初年軍閥張邦昌用大礟打上天空求雨的方法同出一轍。

只是後來太平洋鐵路公司(CPR)仍然受不了這種雪崩的問題不得解決,只好另在麥唐那山底下挖隧道,解決這項技術上無法克服的問題。不過,在這之前,CPR腦筋也動得快,因為歐洲名山大川均被征服,他們想這個地段正是吸引觀光客的好時機。於是在當時的鐵路線上,就是在現在的隘道附近興建一座美侖美奐的旅館,稱為冰河旅館(Glacier House)。當時這個點子真的吸引不少歐洲登山客。只是好景不常,當這條鐵路"地下化"以後,不再經過冰河旅館。歐洲旅客嫌此地太不方便,因此都跑到露意絲湖及班夫去了。

我們後來有開車往Asulkan及 Illecillewaet 冰河這條路,但是冰河已經不知後退到何方。舊的火車道也改為一條寬如大馬路的人行步道,在高大森林之中散步,舒適宜人。只是那間旅館可能已遭焚毁,只剩下殘留在地上的基石。有一條小徑可以沿著溪流而上,通往冰河的前緣。我們問了下山的行人,他說上去至少要四小時。聽了之後,只好打退堂鼓。

冰河國家公園的面積達 1,349 平方公里,包含 Selkirk與 Purcell 兩山脈的領域。雖然面積不是頂大,但這裡是一些頻臨絕種野生動物的家。聽說有時灰熊、馴鹿、山羊等常會跑到隘口來,但整個路程中我們可是一隻也沒見著。


沿途山景秀麗,美不勝收
(Photo by Martin Fon)

群山疊翠,不知身在何方
(Photo by Martin Fon)
來到遊客解說中心,也就是羅吉斯隘道,罷工不開門
(Photo by Martin Fon)

這裡有許多條步道,Asulkan及 Illecillewaet
冰河步道可能是最容易的一條
(Re-photo by Martin Fon)





冰河融水潺潺流過
(Photo by Martin Fon)

有時也造成激流,水聲不絕於耳
(Photo by Martin Fon)

沿著鐵路當時興建之冰河旅館盛況
(Re-photo by Martin Fon)

現存的冰河旅館遺趾
(Photo by Martin Fon)

喜歡爬山的人所住的(Alpine Club)小屋
(Photo by Martin Fon)

附近的 hemlock 步道
(Photo by Martin Fo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