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August 21, 2004

F-【登上惠斯勒山】

 
第二天早起來,發覺傑士伯鎮區的雨停了,天空有雲也有藍天,至少令我們看到了希望。我們於是決定乘纜車(Tramway)登惠斯勒山(Whislers Mountain)。惠斯勒山海拔2,464公尺,距傑士伯鎮僅有七公里,山下有纜車可以直達山頂,每人21元。其上仍有步道,可以再攻上山頂,俯看整個傑士伯鎮及四週的大山,或從山的另一邊徒步下山。

今年的登山纜車正好慶祝營運四十週年,所以路上常看到一些相關活動的標幟,只是慶祝歸慶祝,票價一點也不打折。由於山上天候無常,所以除了警告乘客需要携帶取暖的衣物外,門口還特別貼一張佈告:

「我們恕不為壞天氣負責(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bad weathers)!」

我看一定有不少人以天候不佳要求退票。 纜車是一上一下,其時間必須相互配合,一個車箱大概乘載卅人,其中有一位是解說員。

解說員說:「每次上山或下山約需十分鐘,其中三分鐘進出,七分鐘完成上下山。山腳站海拔為1,340公尺,山頂站為2,277公尺,故實際纜車提升高度為973公尺。」



乘纜車上山,也是特殊的經驗
(Photo by Martin Fon)

在山頂站實際上是一家餐廳,坐在這裡用餐可以俯視整個傑士伯鎮,以及其後面的山巒。此外,還有禮品店及有一間廁所。所以上得山來,無論是否要買、吃或拉,都可以留個記念,算是不虛此行。

群山環繞,如老僧坐定(Photo by Martin Fon)

山頂另有一條健行步道,開始時為木頭步道,其後為自然的山路。可以由此再登上山頭,以期更登高望遠。但山上的溫差很大,今天山下約十三度,山上則僅有五度,又吹大風,感覺更冷。還好我們將冬天的外套帶上山來了。由於惠斯勒山的海拔2,500公尺,山上屬於所謂的阿爾卑斯(Alpine)氣候,幾乎寸草不生,處處石礫及岩石,沒有林木,只有一些特殊的耐寒草被。所以走起山路來,空空盪盪。對某些人而言,這種臨風登高的氣魂,堪慰其多年英雄氣概。對我這種具有高山症經驗的老年人而言,只能一步一趨,氣喘如牛。往下而望,腳前如臨萬丈深淵,臨危而懼,只能戰戰競競。

彼山與我,只在雲海一隔
(Photo by Martin Fon)


不過站在這樣的高山,只要稍微往上走一點,感覺上你的視野就增大一些,那是多麼令人響往的挑戰!定人一直警告說:要有節制,不要一直往上爬,否則身體受不了。我們就坐在一塊岩石上,靜靜地享受這種難得的靜謚,世界在腳下,雲彩在腳下,陽光照滿山坡,零亂的碎石反射著亮光,我們幾乎可以與週圍的群山對話。這是金字塔山(Pyramid Mountain),那是羅伯遜山(Mt. Robson),背後的那座是艾迪斯山(Mt. Edith),那座是西蒙山(Simon Pk)。高行健的靈山是否在捕捉這樣的情境呢?



山若沒有雲為衣裳,山也是山,但失去韻味
(Photo by Martin Fon)


傑士伯鎮遠在山腳下,阿斯巴斯卡河(Athabasca River)彎彎曲曲地橫躺在那裡,串連著數個小湖,延伸到森林中。16號公路則沿著河邊而行,為群山打通經脈。鐵路是運輸的動脈,一列百餘節的車箱也靜靜地躺在那裡。白雲在山腳下,緩緩地升地、擴散,遮去城鎮一半的臉。

登泰山而小天下,人若只高高在上,就沒人願意比高
(Photo by Martin Fon)

也許是山上氣溫太低,我的相機鏡頭竟然開始對焦不準,最後發現是鏡頭內部產生結霧,這些霧粒凝結在境頭的週圍,產生蒙太奇的效果。山景變成只有境頭中心才會有清楚的影像。回到山頂站的餐廳,我設法用熱風將整個境頭加熱,並等待它氣化融解,這個過程花了至少一個鐘頭的工夫。正好也讓我們有時間在這家山頂餐廳用餐。


羅伯遜山在右,群山在左,高低互見
(Photo by Martin Fon)


回程時,山谷已經開始起大霧,雲氣迅速上升,迷漫整個山頭,後來上來的遊客幾乎什麼也不得見,只見風起雲湧。山下站的佈告真有先見之明,他們不負責天氣的好壞,不過遭遇此情況遊客也只能認命了。


【瑪琳湖路上】

瑪琳路(Maligne Valley Road)是通往瑪琳湖的唯一道路,必須沿著瑪琳河而行,才能達到目的地。此路程的途中並經過公園客棧、瑪琳谷、巫術湖等有名的風景區。由惠斯勒山下來後,我們決定走訪瑪琳湖。此時天氣雖然轉陰,雲氣增多,但一路上的氣象仍然萬千。這是在傑士伯國家公園最重要的行程,無論天候如何也必須走一趟。

◆傑士伯公園客棧(Jasper Park Lodge)

瑪琳路的起點是由16路過橋,右轉則為傑士伯國家傑士伯公園客棧。聽說傑士伯與班夫國家公園兩個都在互比錨頭,爭取旅客。前者認為後者搶盡風頭,因為大部的觀光客常蜻蜓點水式地往班夫跑,好像洛機山脈的景色只有那裡能看而已。不過傑士伯的人則自認景觀決不輸於他人,實際上也是如此,所以無論在住宿及設施上,均有分庭抗禮之勢。他有纜車,我也有纜車,他有五星級旅館,我也有。傑士伯公園客棧之設立即是其一,通常它與露易絲城堡相配比。在一般的旅遊界中,常將傑士伯公園客棧、班夫泉城堡及露易絲湖城堡列為「洛磯山脈三寶」。是否真是如此就不得而知,也許與旅遊訂價有關吧。對於我們這些住不起高級旅館的人而言,這些每夜至少要四百元的高價,我們只好進入參觀,就地欣賞可矣。

傑士伯公園客棧埋在雲與山的懷抱
(Photo by Martin Fon)


傑士伯公園客棧位於傑士伯鎮的河之南岸,依勃佛湖(Lac Beauvert)而建,景色優美寧靜。從惠斯勒山下望,勃佛湖如螃蟹的大鉗腳,鉗著一個小半島。湖面如鏡,深陷在濃密的森林中。我們開車進入這個夢幻式的公園客棧,它有免費的外賓停車場,傍山依水而建。實際上這裡是一個與高爾夫球場相連的體系,很多人夏天來此住宿,主要目的是在此打打小白球。打高爾夫球在加拿大好像是一項普通的娛樂,場地多,場地大而且收費低廉。當然要到這種地方來打球則又另當別論。這個旅館除了其本館外,其他房間都是原野木屋造型,大小不同種類的木屋圍繞著勃佛湖而建。能靠近湖邊或與高山而鄰,具有玻璃窗面對湖景的,自然身價不凡,也是一般旅客的最愛。公園旅館內的接待大廳則有寬敞的休息空間,也有餐廳,可以選擇屋外來用餐,如斯與天地共飲,人間之樂也。走道及客廳上又有精緻的圖騰藝術為飾。無論您是否住宿客人,都可在此坐坐,或者喝杯咖啡欣賞落地窗外的風景。



勃佛湖(Lac Beauvert)有寧靜之美
(Photo by Martin Fon)


我們先到湖邊瀏覽一下湖光山色,湖水清澈見底,湖岸有舟輯、印地安小艇、腳踏船等,可供人泛舟。在清澈的湖面上,扁舟一葉,可以清淨一段時光。湖邊也有桌椅,供人躺徉於這種仙樂飃飃的氛圍中,忘卻塵事,洗滌心靈。或清茶一壼,坐倚湖邊,與惠斯勒山對望,看看山上的雲,虛無飄渺的變化。

◆看到了駝鹿(Elk)!

我們離開傑士伯公園客棧,回到碼琳公路,開沒多久,就看到路邊停了許多車,每個人都手拿相機對準一個方向。仔細一看,原來在臨近路旁的草原上,大大小小有六隻駝鹿在吃草!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,因為來到這樣的國家公園,無論他們晚上是住在好的旅館或不好的旅館,每一位旅客心中都有一種警覺,可能在路中會碰到野生動物。這種偶然中碰到的喜悅,比花錢到動物園看到的驚喜更上百倍。當然公園管理單位一再警告,碰到野生動物時,要把車速慢下來,或用喇叭把牠驚走。他們也一再警告:不要餵食野生動物!因為餵食的野生動物就是死的動物。

一群駝鹿安靜地吃牠的草
(Photo by Martin Fon)


無論如何,多少人來到國家公園,都希望能與野生動物有過第一類接觸,但就此點而言,大部份都是敗興而返,乘坐遊覽車來的更難碰到。公園管理人員一再告慰這些傷心的人們,國家公園究竟不是動物園,所以不要太過寄於厚望。

但是無論如何,此行而來,我們至少在堪魯普看見一隻野鹿,在密也特溫泉看見兩隻野鹿。而這次竟然大大小小有六隻駝鹿齊集於一堂,好像是家族聚會。其中有三隻公鹿三隻母鹿。這種駝鹿與一般的野鹿不同,牠體型較為高大,頸部呈黑色,沒有尾巴,屁股呈白色,樣子很好笑,但卻溫馴可愛。一般公鹿有長角,而且分岐很多,看起來相當美麗。我們看到的公鹿角仍不長,體型也小,所以應屬小公鹿。

◆瑪琳峽谷瀑布(Maligne Canyon)

瑪琳峽谷離傑士伯鎮西南方不到十一公里。聽說一億四千年前,這裡原來屬於海洋,後來由於地殼變動,海底傾斜約十度,造成海底暴出。由於石灰岩層連續受到侵蝕,產生斷層,造成目前瑪琳峽谷的景觀,不但具有小峽谷的意味,也有瀑布的奇景,其前後長度約達五十公尺。這裡總共有六座小橋橫過溪流,由前四座橋可以看到溪流造成的瀑布,水聲傳數里。後二座則未列入景觀點,因為較不容易攀爬。



垂鍊如絲,墜落於一狹谷之上
(Photo by Martin Fon)


瀑布的水量並不多,但急喘而下,有如萬馬奔驣,化成白色水簾垂直而下,衝入地穴之中,造成更大的聲響。部份水流衝擊突石,更造成水花飛濺,羽化成烟霧,冉冉而升,也是一項特殊景觀。峽谷雖然不大,但由於經年的侵蝕,形成形狀不一的的洞穴與峭壁,其中的一個洞穴則如拱門,內部已經乾枯,形成一個微氣候,其地面因而綠草如茵,或稱為小型的下陷花園(Sunken Garden),與布查爾花園取得對映。不過這個瀑布較為有名的是在冬天的時候,整個瀑布的水會凝成冰柱,層層疊疊,成為一座冰柱構成的殿堂。人可以由第五或第六橋而下,進入谷中觀賞特有的冰宮奇景,不過他們認為那時必須要有嚮導,以免發生不測。由第一橋至第六橋是全程下坡,健行較容易,包含觀景約二小時即可走完。

◆巫術湖(Medicine Lake)

由瑪琳路繼續前行,中途忽然驚艷,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圖映在眼前!那是享譽已久的巫術湖。巫術湖之英文名為Medicine Lake,有人翻成藥師湖,應是錯誤。因為當地的Medicine是與magician同義。

巫術湖湖水如鏡,偶而部份微風吹皺,前面的巴林哈山聳立在對岸,而左側的山壁則沿續到湖邊。在湖面平靜的部份,則產生明朗的倒影。巫術湖是由瑪琳河流入形成。由瑪琳湖流出之瑪琳河到此分成兩支,一支流入地下,形成伏流,一支則注入這個寬闊的谷地形成湖泊。

巫術湖湖水如鏡,不忍微風吹皺
(Photo by Martin Fon)


巫術湖在春夏之間,因上游瑪琳湖容納冰雪融化的水,水量增多,故有大部份的河水可以注入巫術湖,使其達到滿水位。但夏季過後,或秋冬之際其水量減少,流入巫術湖的亦減少,此時湖入反而流入伏流中,至整個湖完全乾涸。由於此湖沒有任何出口,湖水無端消失,當地原住民認為應是神力造成,因此稱之為巫術湖。

這種湖水倒流進入地下的情形,後來經過科學家分析,才發現這種現象。冬季湖水乾涸的原因因而得到解答。地下伏流經過相當長皂距離,最後由瑪琳峽谷、畢佛湖等地,流出地面。實際上也是神不知,鬼不覺。

聽說巫術湖邊也常見大角山羊聚集,有些會在路邊尋找食物或舔食岩石上礦物質。在我們回程的時候有人發覺對岸有一隻黑色的野狼,帶著小野狼在湖邊喝水。正好一位德國人用其大礮望眼鏡發現,我們用雙筒眼鏡則只能看到像狗大小的動物,不易分辨。不過一條清靜的道路則因為這件事情而停了許多車子。

◆瑪琳湖

過巫術湖不久,即抵達瑪琳湖(Maligne Lake)。這裡有妥善的停車場,遊客相當多,大部份都是遊覽車帶進來的,大家都把這個地點當做觀光的重要景點。瑪琳湖名稱的原意是「邪惡之湖」,聽說當初有一位比利時傳教士來到這個地方,認為崇山峻嶺,地形險惡,通行不易,因此咀咒它為邪惡之湖。是否如此,不得而知。不過也是當地原住民所留下來的名字。如果屬實,則瑪琳湖在翻譯時應有較傳神的會意,譯之為碼琳湖已經顯得客氣了。

瑪琳湖是一個狹長的湖,全長二十二公里,最深處約一百公尺。此湖的水源是由冰河融雪而來,通常接近冰點的水溫,不過今天的天氣雖不佳,溫度仍應有15度,湖水不會有刺骨的感覺。來到瑪琳湖,除在湖邊步行、野餐外,尚可划船或坐遊艇,可以深入湖中心欣賞湖山景色。由於遊湖每人需要四十六元,我們嫌貴,因而興趣缺缺。最主原因是在民宿同住的那群人先我們來此後的建議,不值得花錢遊湖。

我們先選擇在湖邊野餐。這裡除了有湖邊的步道外,在湖邊適當地方也有許多餐桌。坐在這裡野餐,不但可欣賞遠山景色,還可與湖中划船的人有心靈上的交會。湖中泛舟的人不少,每人都穿著紅色的救生衣,坐在小舟上。不管划與不划,都在湖景中,湖水與舟影相互激盪,也弄碎遠山的倒影。

瑪琳湖可以泛舟、野餐,寧靜致遠
(Photo by Martin Fon)


遠山,應是瑪琳山吧,直接座落在瑪琳湖的對面,山上仍然留存著冰河,在這種天氣裡,沒有一絲融化的跡象。今天雲氣十足,山尖早已埋入雲中,與雲形影不離。除了瑪琳山外,實際上鄰近的高山有布列周山(Brazeau),海拔高度達3,470公尺,其後是一大片冰原,這可能也是可以看到冰河的原因。


划船器材租借中心,也有餐廳供膳
(Photo by Martin Fon)


湖岸有健行步道,全長約3.2公里,由遊客中心開始,經過遊艇碼頭、船屋,沿路也有解說牌,展示本區歷史、植物、冰蝕坑等。湖邊午餐後,我們沿著這條小徑而行。這是一條幽靜的小徑,環繞著湖邊。一面走著,可以一面觀看湖光山色。對岸的山不高,卻幾與大片森林同在,只是稍微探出平緩的山頂。我們走到一個解說牌前,這個地方可以看到整個對岸的山勢,當初有一位印地人Simpson十四歲時來過這裡,憑他的記性他再引導一群白人來此探險,就其描述竟然一字不差。

由於天色漸暗,我們估計沒法走完小徑,只好到解說牌前就折返。由於小徑濕氣凝重,路旁可以看到不同種類及形狀的香菇,有些顏色鮮艷,很像小花傘。有些則全身黏稠稠的,好像剛澆了糖水一樣,閃閃發亮;有一種黑色的菇,我們甚為稀奇,因為沒有見過。它全身純黑,外觀感覺並沒有毒,只是直覺上可能很「補」。

不同種類的菇菌長在小徑裡
(Photo by Martin Fon)

聽說瑪琳湖邊經常可見水瀨在岸邊休息,或大型野生動物在湖邊喝水,不過可能天候的關係,都無緣得見。倒是在小徑的樹叢裡,看到一隻金毛地鼠,在那裡抓著食物吃,樣子可愛極了。